欢迎访问济宁教育学院!
官网
您当前的位置:
济宁教育学院第二期“读经典 润师德”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培训圆满收官
来源: | 作者:培训处 | 发布时间: 2025-06-30 | 1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近日,济宁教育学院与尼山国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二期“读经典 润师德”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培训圆满收官。此次培训,是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、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,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。本次培训以《大学》《学记》两部经典为核心,历时两个月,通过专题讲座、多元研读、实践体验等形式,推动全体教职工在经典浸润中实现师德修养与专业能力的双重提升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

研读氛围浓厚  培训亮点纷呈

全员共研促思,经典诵读传薪,数字赋能增效,培训形式多元化。学院领导率先垂范,躬身力行树标杆,展现了良好的学习风貌。教师群体学思并进,笃行致远展热忱。全体老师们课堂上认真听讲、课后深入思考、积极交流,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。培训管理精耕细作,闭环赋能促提升。培训处构建“三维保障体系”: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实现学习资源精准推送,运用线上平台完成教师作业搜集与整理,建立“日清—周结”反馈机制,确保问题不过夜。特别推出的“培训心得分享”专栏,以图文+视频形式记录18个典型学习场景,形成了“研读—实践—反思”的完整闭环,真正实现“研有所获、行有所效”。



专家引领互动  创新研读形式

开篇讲座,明德笃行。培训伊始,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、尼山国学院执行院长于建福做开班讲座,于教授的讲座不仅激发了大家对经典研读的兴趣,更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专家引领,解析践悟。尼山国学院研修部主任刘本艳,引领全体学员对《大学》《学记》进行了分篇研读。将《大学》《学记》中的师德理念与现代教育情境相链接,为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践行师德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路径。接龙诵读,感悟师道。学院领导带头诵读,老师们积极参与,轮流诵读《大学》《学记》中的经典篇章句子,让教育经典“活”了起来。

学思共进 ,汇聚师智。在研读心得分享交流环节,60位分享人围绕《大学》和《学记》中的重点章节展开深入探讨,从不同视角解读《大学》《学记》中的师德精髓,展现了对师德内涵的深度理解与独特见解。经典抄写,沉淀修养。在“经典抄写”环节,教师们静心执笔,一字一句誊写《大学》《学记》中的名篇佳句,在笔墨间涵养了心性,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提升了师德修养,进一步坚定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。



培训卓有成效  素养显著提升

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。《大学》中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理念,为教师们树立了高尚的道德追求。教师们深刻认识到,作为一名教师,修身是根本,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,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。

教学方法的改进。《学记》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,如“学不躐等”“长善救失”“藏息相辅”等教学原则,为教师们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。通过学习,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因材施教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教学效果。

文化自信的增强。在深入学习《大学》和《学记》的过程中,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。教师们在学习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。

 


济宁教育学院开创全市学校中师生共读经典的先河,在延续首期研读《论语》的基础上,继续秉持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的教育理念,进一步构建了“经典研读-师德涵养-教学实践”三位一体的师德培育新模式,推动传统文化与师德建设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。持续打造“读经典 润师德”特色品牌,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为推动济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
 撰稿:吴海菊

摄影:贺宝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