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5日,济宁教育学院“读经典润师德”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培训(第二期)隆重开班。济宁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韩敏作动员讲话,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、尼山国学院执行院长于建福做开班报告,学院党委委员李国帅主持开班仪式。济宁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活动,共同开启这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。

开班仪式在礼敬至圣先师孔子中拉开帷幕,全体人员共唱《大同歌》,歌声雄浑激昂,唱出了济宁教育学院教师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、践行师德师风的坚定决心,为整个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调。

韩敏在动员讲话中指出,开展“读经典润师德”培训活动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把经典诵读纳入教育教学规划,进一步丰富书香校园文化内涵,是我院全力推进全国师德培训基地创建工作的重大举措,也是积极响应国家“文化强国”号召的具体行动。韩敏就此次培训对老师们提出三点希望要求:一要以经典涵养师德,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;二要以文化浸润心灵,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;三要以行动践行使命,做教育创新的推动者。她强调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。近年来,学院始终坚持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,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、进课堂、进心灵。今天启动的“读经典润师德”活动,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。通过共读经典,我们不仅要让师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更要将其中蕴含的仁爱、诚信、责任、担当等价值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让校园成为传承文化、涵养师德的精神高地。
于建福做了题为《读〈大学〉止于至善》的开班报告,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,深入浅出的为大家剖析了《大学》中“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”的深刻内涵。从格物、致知到诚意、正心,从修身、齐家到治国、平天下,于教授不仅让大家领略了儒家经典的智慧,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。“止于至善”,不仅仅是一个目标,更是一种追求,无论我们身处何方,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,都应该以“止于至善”为指引,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,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这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,更是一种社会责任。

李国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此次“读经典润师德”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培训,既是一场与先贤对话的精神朝圣,更是一次滋养师道初心的文化寻根。他要求所有参训教师要珍惜学习机会,认真研读,记录笔记,充分交流,互相借鉴,学有所获;要确保培训效果,培训期间,要专心聆听、静心思考、全心研读,在培训中充实、提升、反思、感悟,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提升文化素养的源泉。李国帅希望大家把此次研修当作新的起点,在“明明德”中涵养教育情怀,在“亲民”中创新育人实践,在“止于至善”中成就职业境界。
此次培训历时一个半月,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,运用导师领读、接龙诵读、心得分享、成果展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展培训;建立研读微信群,组建班委会,成立研读小组,加强培训管理,采用多种措施确保培训效果。
济宁教育学院将继续秉持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的教育理念,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,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为推动济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撰稿:吴海菊
摄影:贺宝群